摘要:陳鶴琴是我國現代幼兒教育事業的開拓者,一生致力于幼兒教育研究與教學。陳鶴琴在幼兒教育方面總結出豐富的內涵和鮮活的教育理念,其中影響最大的是他的“活教育思想”,其理論體系包括目的論,課程論,方法論三大組成部分。陳鶴琴的“活教育”理論,切中傳統教育的弊病,主張發展兒童的創造性和動手能力,比較深刻地揭示了教育教學上一些帶有規律性的問題,提出了教育改革的新思路,他的活教育課程理論為我們提供了解決傳統科學教育的策略。
關鍵詞:活教育;啟示;意義;科學教育
一、引言
“活教育”思想是陳鶴琴教育思想的核心,它充分體現了陳鶴琴立足國情、放眼世界的中國化新教育創造精神。而“活教育”課程理論是“活教育”思想的核心理論,它不僅是我國幼兒園課程中國化、科學化的寶貴遺產,而且對于今天中國的幼兒教育課程改革與發展影響深遠。他提出以大自然大社會為我們的活教材,在幼兒科學教育中有許多應用,筆者在實習中對此很有興趣,因此筆者選擇“活教育思想對幼兒科學教育的啟示”作為本次研究內容。
通過對陳鶴琴“活教育”課程理論的研究分析,借鑒陳鶴琴“活教育”課程理論,促使我們重新認識和思考幼兒園科學教育該如何實施,為當今我國學前教育工作者解決當前幼兒園科學教育中所遇到的問題提供一些思路和啟示。
二、文獻綜述
(一)概念界定
“活教育”,是由陳鶴琴先生一手創立的,其靈魂是“活”,核心是“做”。他反對沒有人性的、死讀書的死教育,所以他提出了“活教育”理論,希望改善當代的教育現狀,這種全新的教育觀對舊教育的沖擊是非常大的。它是陳鶴琴從事學前教育多年的經驗和總結,理論基礎也很深厚,對我國幼兒教育方面有著深遠的影響。
“幼兒科學教育”, 所謂幼兒科學教育其實就是指在孩子還是幼兒的時候對其進行的科學的教育,要注意的是這個詞的關鍵點是幼兒而不是其他的人群所以必須是幼兒能接受的方式,而科學呢只的是要用正確的方式,而且要做到循序漸進。
(二)國內外相關研究
當前,關于國內對于科學教育的研究也越來越深入,繼而,也出現了不少理論。
1、關于活教育對幼兒科學教育的啟示
陳鶴琴活教育理論中的課程論對于我們幼兒科學教育方面,有著很深的教育意義,他提出我國幼兒教育的三大目標是“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做中學,做中教,做中求進步”、“大自然、大社會是我們的活教材”。在幼兒科學教育中他主張讓幼兒自己去做,去實踐了解,他在他提出的17條原則中指出:凡是兒童能做的讓他自己做,讓他自己去接觸了解。
2、杜威“兒童中心論”
杜威先生對于舊教育中的科學教育持有批判態度,他指出舊教育對于新時期幼兒教育的不足,不利于幼兒科學有效的成長發展,所以他提出要讓幼兒“從做中學”。他認為僅僅讓兒童從書本和教師口中獲得經驗是遠遠不足的,要讓幼兒自己去動手、去操作,這樣幼兒獲得的經驗才能更加深刻。
三、“活教育” 思想的主要內容
“活教育”思想,其核心就是“活”,現當代的教育都是相當的死板,只有活教育才能使幼兒有更好的發展!盎罱逃卑ǎ耗康恼、課程論和方法論和17條教學原則和13條訓育原則。它不僅是陳先生長期教育實踐總結,還有著深厚的理論基礎,是中西文化教育思想融合的產物。
(一)活教育的目的論
即“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做人?為什么講做人呢,從古至今,都非常注重做人。這個“做人”的“人”是廣義的,我們身為一個中國人,就要先做好這個中國人。中國的社會性質與其他國家的不同,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所以我們也要認清社會性質,做一個“現代中國人”。
(二)“活教育”的方法論
即“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盎罱逃迸c死教育不同,傳統的死教育可以說是“教師講,學生聽”,兒童處于機械的被動接受式學習,得到的知識也是間接的,都是從書本中得知的,是前人的經驗總結,這些對于孩子來說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應該讓孩子在實踐中學習,實踐出真知,這樣孩子對于他們得到的知識,了解的知識才能夠更加透徹,掌握的更加牢固。
(三)“活教育”課程論
即“大自然、大社會是我們的活教材”。傳統的“死教育”都是讓兒童直接從書本上獲取知識,書本上獲取的知識是間接的、死板的,所以應該讓兒童去接觸大自然大社會,從大自然與大社會中獲取知識是活的、直接的。陳鶴琴指出,課程是整體的,連貫的,他反對分科教學,提倡綜合的單元式教學,主張游戲式的教學模式,就是把各科與各項活動有機地聯系起來。
四、研究設計
(一)研究問題
該研究主要探討了以下問題:
1、角色游戲對于幼兒的社會性發展的影響有哪些方面?
2、如何對中班幼兒的角色游戲進行指導?
3、該研究在實踐中可以提供那些幫助?
(二)研究方法
1、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觀察法具有真實性,通過直接觀察來獲取資料,不需要其他的中間環節,同時觀察法具有及時性,可以及時的捕捉到正在發生的現象。本研究以T園的幼兒教師為研究對象,采用觀察法在幼兒教師的日常教育行為進行觀察。
2、調查法
調查法,是指通過各種途徑,間接了解被試心理活動的一種研究方法。調查法能在短時間同時調查很多對象,獲取大量資料,并能對資料進行量化處理,經濟省時。本研究以Q園的小班群體幼兒為調查對象,通過訪談、問卷點差、面談等多種途徑進行調查。
(三)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取了Q園。ㄋ模┌52名幼兒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生27人,女生25人,探究時長為3個月。
五、研究結果與分析
通過此次研究我發現在幼兒科學教育中存在著許多問題,在下文中我將對此進行一一分析。
(一)輕視幼兒科學教育,偏重知識教育
通過在與其他同學的談話調查時我發現,在W同學所實習的F園中,日常教學活動中根本不存在科學教育,對幼兒進行的只是單一的知識教育,甚至是提前滲透了小學教育的內容,這種做法是很不利于幼兒的身心發展的,容易造成幼兒的片面性發展,違背了幼兒全面發展教育。陳鶴琴在活教育的課程論中提出的“五指活動”,意在讓幼兒進行全方面的發展,而不是片面的、單一的發展。
(二)教師教、幼兒聽,缺少實踐
筆者在T園實習的經歷中發現,幼兒教師上課所采用的形式基本為“教師做、幼兒聽”,并不會讓幼兒自己去動手操作實踐,幼兒所獲得的僅僅是單一的口頭經驗,并不能去親身體會!盎罱逃钡姆椒ㄕ撝兄赋鲆凇白鲋薪,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其核心就是這個“做”字,而該園的幼兒教師并沒有讓幼兒去“做”,去實踐操作,僅僅就是做給幼兒看,甚至是單一的口頭傳授,幼兒不能夠實踐操作、親身體驗,獲得的經驗也是不深刻的。
(三)教育內容的選擇不符合幼兒的認知經驗
幼兒教師在課程教育內容的選擇上不符合幼兒的認知經驗,所授內容不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很難理解教育的內容。有時僅僅提供書本給幼兒進行學習,幼兒階段所識漢字十分稀少,更不要說直接給他們書本供他們學習了!盎罱逃闭n程論中指出“大自然、大社會是我們的活教材”,我們應當讓幼兒去接觸大自然、大社會,讓他們在接觸的過程中進行學習。
六、“活教育”理論對幼兒科學教育的啟示
根據以上研究結果,筆者針對教師提出以下幾點意見:
(一)不偏重單方面的教育,注重全面發展教育
日常教學活動中,不能單方面的進行某一方面的教育,要結合多方面的元素,不能過分偏重知識教育,從而忽視了幼兒的全面發展。課程設計中要多領域滲透,課前認真做好備課工作,做好幼兒的全面發展。將陳鶴琴的“五指活動”靈活的運用到日常教學中。
(二)讓幼兒去操作實踐
平時教學過程中不能只是簡簡單單的做給幼兒去看,更不能去單一的口頭傳授,要多讓幼兒去感受,去操作,這樣幼兒獲得的經驗才是直觀的,全面的。要讓幼兒在“做”中學,在“做”中去獲得知識經驗,讓幼兒去直接感知、實踐操作、親身體驗。
(三)教育內容選擇恰當
在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上要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年齡特點來選擇,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教育內容,這樣更有利于幼兒理解,在教師的授課方面也變得更加簡單,不會那么復雜。要將大自然、大社會作為我們的活教材。
(四)提供合適的活動材料
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活動材料是必須的,活動材料準備不充分會造成幼兒的消極等待現象,授課的效率將大打折扣。同時活動的材料還要符合幼兒的興趣需要,要讓幼兒對它感興趣,喜歡去做,千萬不能讓幼兒厭惡。
參考文獻:
[1]孫培青,中國教育史[M].上海:華師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0.
[2]朱家雄,國際視野下的學前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陳秀云,陳一飛編,陳鶴琴文集[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
[4]陳幸軍,幼兒教育學 [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5]陳靜,陳鶴琴教育思想對幼兒園課程發展的啟示[J].北京:早期教育教科研,2011.
[6]陳鶴琴著,陳鶴琴全集第五卷.江蘇教育出版社,1991.
[7]程秀蘭,陳鶴琴幼兒教育思想及其成因,學前教育研究.2006.
本文標題:論“活教育”思想對幼兒科學教育的啟示 由互聯網用戶整理提供,轉載分享請保留原作者信息,謝謝!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
鏈接地址:http://www.explorelavillita.com/ymlnews/5265.html